德侑實業有限公司設立於民國92年,憑藉著對複合材料的專業,以獨特的專業技術長期為各大品牌OEM、ODM提供產業全方位服務。
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需要枕頭先相伴。這也是身體、器官獲得休息的寶貴時刻...偏偏,我們卻很容易因為睡到不適合自己的枕頭,睡得輾轉反側、腰酸背痛,又或還沈浸在白天的煩惱、緊張明早的會議、害怕趕不及早上的飛機等等...讓我們的睡眠不夠優質、不夠快樂、沒有辦法快速入眠。
德行天下創辦人有鑑於過去開發各類生活產品的經驗,便想利用本身所長,結合各類複合材料的特性,投入枕頭開發的行列。
從枕頭模具開發、材料研發、創新製造到整合顧客需求過程中,了解到一款枕頭的製作,除了要解決一般乳膠枕悶熱且不透氣的問題,更要同時兼顧到人體工學的體驗性,創辦人常說:「一個好的枕頭,支撐透氣兼顧,仰睡側睡皆宜,才能每天快樂入眠。」
現在導入石墨烯加工技術,讓枕頭的功能性更上一層樓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強度、柔韌度、導電導熱等特性。它是目前為導熱係數最高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熱傳導性能
德侑實業有限公司為了替自己身邊重視的人們做好一顆枕頭。不論是在外形,還是在舒適度上都能達到最好的需求,即便現今許多的工廠因成本上的考量,顧了外形,忘了內涵,但德侑實業依然不忘在品質上的「堅持、 執著」。
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就是要給消費者最佳的產品
開發、研究、創新以及對材料的要求是德侑實業開發枕頭的初衷,憑藉獨特的專利技術將極其珍貴的天然乳膠與千垂百練的備長炭完美結合後
創造出獨家環保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乳膠材料,備長炭,石墨烯應用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具備防霉、抑菌、透氣、除臭、遠紅外線等五大功效,並榮獲多國發明專利。
生產過程採用專線製造專利乳膠材原料,全自動化生產保證品質與產量穩定,達到品牌客戶的最高要求。
石墨烯枕頭製作開模一條龍:
選材品管
原料調配
成品製造
包裝設計
若您有枕頭開發構想或是想OEM自己的品牌,歡迎預約現場諮詢,體驗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做製作的枕頭,用最專業MIT精神幫助您打造你的專屬品牌。
德行天下:
地址:427臺中市潭子區雅潭路二段399巷200 -7 號
電話:04-2531-9388
網址:https://www.deryou.com.tw/contact.php
RR1515CEFE15ERFE |
【小小說】劉帆/善意的謊言 三月開頭的一天,李輕舟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信息,點開一看,不覺淚從眼簾里流出來。 說實話,這個年,那里都沒有去。李董揣著一部老款手機,網絡干擾少,疫情面前,他因為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生產,很少為之動容。 不是年齡大了容易感情激動,實在是經歷一個多月閉門過日子,軍人出身的他,也沒有料到疫情會那么艱難。 這不是沙盤推演。新冠病毒不單單侵入了一些人的肌體,更主要的是深入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李輕舟作為企業的董事長,他對職工的安危更加的關注。 年前,有個叫劉南溪的工人不知為什么,早早就回家了。前些日子,鎮里疫情排查,有人打電話給李董說劉南溪其實是漢江人,提醒非常時期不要讓他回來。 不要劉南溪回來,簡單。可問題是,大年已過去20多天了,他一直不露面,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他的年紀雖然比自己小了5歲,但也50多了;印象中,他在工廠沒有什么老鄉。新春無聲無息的,有點奇怪。 李董接到電話,有點火:劉南溪就算是漢江人,但他更是我的職工,他的安危我得管,這是其一,其二呢?李董心里其實拋不下心中的戰友。 但劉南溪是漢江人,李董心里還真有點納悶。 他明明是天堂山人,講的話也是湘方言。他跟李董一樣,是在戰場上流過血出過汗的戰士,雖然不在一個部隊,但是,愛國擁軍促進會,兩個人都是熱心人,出力也最多,不為啥,只為了那年木棉花盛開的時候,在越過南溪河后,在同登鎮戰斗過。雖然那時,兩個人的部隊番號不同,但不妨礙兩人的共同話題和榮光。 而且,兩人在這間廠一起度過了二十余年。 李董想起來了。劉南溪說他讀完初中,仗著牛高馬大,去應征,順利地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他之所以去當兵,主要是想證明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他說沒有生在戰爭年代,沒有逢上打鬼子的機會,怎么樣也得穿上一回綠軍裝保家衛國。 劉南溪說世家是土醫生,自己不是,與從軍有關。他說退伍后,學歷低,又是農村人,自然沒有分個好單位,于是就選擇了再次南下,加入打工行列。他當過兵,做保安自然不過,但是因為家世特殊,常常無師自通地為一些工友治好了傷風感冒之類的病,久而久之,外面倒也有了點名氣。 他跑到李董的公司做事,是因為有一次聽人說這家公司專招退伍軍人,尤其是老兵。劉南溪也不想老是做保安,畢竟自己有一手外人不知道的絕活。于是,就千方百計大老遠地跑到橋頭,找到李董的工廠,他來應聘的時間有點晚,好工作都有人了,他不免有些失望。那天,在門衛室同值班的一聊,無意間聽說廠里的廠醫技術不好,又經常擺譜,很多工友有意見。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劉南溪一聽,馬上有了興奮,立馬說這個我很行的。保安不相信,說他吹牛,但他堅持說自己一定能,保安看在是戰友的份上,一通電話打到人事部,人事部做不了決定,畢竟他沒有行醫資格證,江湖游醫,騙子多了去。當這事傳到李董的耳朵時,出現了轉機,李董的媽媽常年風濕病,看了多少醫生都沒有結果,考慮到劉南溪是老兵出身,李董決定請劉南溪給自己的母親看病。 你說,醫在神處也好,劉南溪的的確確把李董的母親治好了。于是,劉南溪就順理成章成了李董公司的廠醫。當然,廠醫并不是他一個,另外還有一個。劉南溪給人瞧病,但對外是后勤。 想起這些,不知為什么,李董這個時候特想劉南溪回來。一方面他的證件證明他不是疫區的人,另一方面廠里也需要醫生。但劉南溪回去沒個動靜,李董心里接特納悶。這馬上月底了,不行,我得想辦法找他回來。怎么找?封城封路的,風險也大。 李董雖然這里捐錢那里支援,又關愛員工,但是手機卻還是個老土機,老品牌機只接收短信,家人要他換掉,他說什么也不肯。 偏偏這個時候來信了!李董一邊看一邊流淚:我的原名叫劉扶桑,劉南溪不是我的本名,他是我的戰友。我不知道老爺子干嘛給我起個劉扶桑的名字,小時候,同學說扶桑是小日本,他們譏笑我是日本人,不和我一起玩,于是我立志去當兵。劉南溪犧牲的時候,我在同登答應他,照顧他的親人,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個炮火連天的歲月,于是我選擇落戶在他家鄉,在身份證剛剛開始登記的那年,我就把劉扶桑改成了劉南溪,我一次次在你廠里寄錢給劉南溪的家人,但我其實是漢江人,在目前疫情的重災區。不是我騙你,憑直覺,年前我就知道了大疫,我想回去了解真實的疫情,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何況我有一點醫術,我得挺身而出,我已經治好了5個病人。老哥,你放心,我父親曾說我是太陽出來的時候出生的,陰暗的時候,我得救死扶傷。不管我能不能回來,你永遠是我心中的老哥哥,保重。 逆行!像個兵!李輕舟放下手機嘆道,只是老戰友啊,你藏得好深吶!疫情后,我一定要好好歡迎你回來! +10我喜歡
德民之死 曾培 在這個小村子里面死個人其實不是大事兒,因為人總是要死的。死個人對于村里的一些人來說還是難得能夠開葷的好日子,給個五十、一百的,一家人能連吃好幾天。 生老病死都很正常,但德民死得有點不一樣,德民死在外地,這是這邊的人最忌諱的,人死在外面,魂也飄著,后人安定不了。 德民是被胡二八帶去外地拆房子的時候死的,沒人能說清他是怎么死的。胡二八說是在工地上掄大錘的時候突然倒下去的,叫了救護車來,但沒救活。 德民的兄弟德華是個死板的人,他是不信這些鬼話的,所以后來和胡二八之間疙瘩越來越大。德民死了,他養的那條老狗沒了主,死了沒幾天就被聶二娃抓了剝皮給吃了,皮賣了給人做皮衣,牙齒賣了給人做辟邪鏈子,骨頭拿去泡酒,狗身上有用的都被用完了。就像德民的兄弟喝醉酒在村頭罵的那樣“就算是死了也有價值,我是活著當酒仙 死了當酒鬼。”,德民死了也有他的價值。(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人死了,無論怎樣都得著地方埋了。德民是個孤人,但好在還有一個兄弟和一個不怎么親的妹,還有人給他刨墳。兄弟出錢出力給德民辦喪事;妹呢,不肯出錢,就叫她女婿蔡三來幫忙出力;德民畢竟是胡二八帶去干活的時候死的,而且又有點沾親帶故的所以也要出錢。胡二八自然是愿意出錢的,出了錢喪事辦完了還可以把收的份子錢給分了,這可是個賺錢的買賣。 德民的房子還是和他兄弟分家時的土房子,泥墻里的竹編都露出來了,連上灣子的何瘋子住的都比這兒要好點。德民的葬禮沒有道士來念經,錢不夠道士是不會來的,但有段道士錄好的聲音,一會兒唱一會兒哭的。一根長竹竿上掛了一個長燈,這邊死了人最差也得掛個燈,德民的喪事就這樣一切從簡了。德民從來沒有辦過什么席,所以德民活著的時候是只有出錢沒有收錢,這唯一一次可以收錢的事,卻成了胡二八的生意。 德民的喪事沒有什么讓人記得住的,都是伴隨著道士專業哀唱聲的吃吃喝喝,唯一讓人記得住的就是埋完后的那天。 喪事最后一天,德民入土為安了,錢也都收完了。沒虧,賺了不少。屋里胡二八和德民他妹一家人在商量怎么分錢,屋外的人還在吃飯喝酒。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德民的兄弟也被叫去屋里商量。 德華剛進屋就看到胡二八和蔡三坐在一旁輕聲輕語在商量,德華坐在桌子對面一語不發望著窗外。(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二舅,大舅死了我們都很難受,但是這人沒了就沒了,過去了的就過去了。你也別太難受,這日子還的過,你看我說得對不?”蔡三從桌子對面坐了過來一臉沉重地對德華說。 “是啊,二叔,你放心,大叔是在我這里死的,這全部的開銷都由我來出,你們花的錢我會全部退給你們。”胡二八接著蔡三的話說到。 德華一言不發,依舊看著窗外,像一只看透了老鼠動向的夜貓子。 蔡三和胡二八對了一眼,蔡三像是明白了什么,起身帶著其他人出了屋。回頭朝著德華說“二舅,我出去幫忙了,你們慢慢聊。” 胡二八起身把門關上,然后坐到了德華旁邊,拿出一根煙給德華點上,還時不時往窗外看。本來就一副尖嘴猴腮的胡二八,這時就更像一只耗子了。 “二叔,我們都是實在親戚,我也不瞞你說了。大叔算是工傷,這個公司那邊說愿意給點慰問金,到時錢發下來了我給你拿來。”胡二八一臉討好的說著,“這次辦這個喪事,錢我全出,然后這個份子錢我拿一半,你看行不行?” 原本德華以為胡二八是來解釋德民是怎么死的,但沒想到是來商量怎么分錢的。德華呼吸越來越急促,像是馬上就要燒開的水壺。 德華看著胡二八,喘了幾口粗氣說:“我曉得你們幾個狗東西是什么意思,我告訴你們,我江德華這么多年飯不是白吃的。人怎么死的,你胡二八都沒說清楚,現在人剛埋,你狗日的就想著分錢。這人是怎么死的,你今天必須給我個說法。你別以為我江德華是吃素的,我不怕你們那一套。” 胡二八一驚,這個老頭會竟然這么固執。外面的蔡三聽見屋里的吵鬧聲連忙閃進了屋。 “二叔,你別想歪了,都是一家人,你怎么能這樣想呢?” 德華看了蔡三和胡二八一眼,“親戚?你姓蔡,你姓胡,我姓江。哪兒來的親戚?你們兩個狗東西別在這里給我唱戲。你們以前干的那些事兒,你別以為我不知道?” “二舅,一碼歸一碼,咱說大舅的事你就提別的事!”蔡三翻書一般的變臉,表情就像他手臂上的那只老虎,瞪著江德華。 屋外的人聽到屋里的吵鬧聲,似乎是要打起來了。姓蔡的、姓江的、姓胡的紛紛進屋,說是去勸架,但看陣勢卻像是去打架的。 “都少說兩句,這人才走就吵。” “都回去了吧,有什么事過幾天再說。” 屋里的人還在說,江德華起身離開了這個房間,但他知道這事兒得有個了結。 天已經黑了,入秋的夜晚帶著寒意。他帶了一瓶酒,他這一輩子都離不開的東西。他知道酒是好東西,可人是壞東西,人又是那么賤,總是把責任推到酒身上。酒啊酒,你說除了你,還有什么能讓我忘記那群狗東西呢?一口下去這就把冷給嚇跑了,兩口三口,這心里的東西就想冰一樣慢慢化了。眼中似乎也有什么東西化了,有東西從眼睛流了出來,流淌在溝壑縱橫的老臉上。這已經不是臉了,是山,就像這山一樣,雨水滴落在大地的每一個毛孔里面,漸漸干涸。 德華又成了酒鬼,但這回他沒去村頭,就在德民房子的壩子上開唱,全村的人和狗都聽的到。越唱越起勁,唱星星、唱月亮,把他會的都唱出來了,唱到后面變成了謾罵,罵星星、罵月亮、罵她妹沒良心。他的老婆子來勸他,叫他早點回去睡了。后來他妹和胡二八也來勸來了,但誰想到他竟然動手打了起來。一個瘦得皮包骨的酒鬼竟能打得了幾個人,胡二八中了一拳,打到了鼻子,鼻血流個不停把衣服染成了黑色。他妹也被打了,被亂拳揮了幾下,后來不知道怎么就被推到溝里去了,被人拉起來,一身臭黑泥。最后,江德華的兒子來了才算是把他拉住了,但德民他妹的女婿那家人趕了過來,不肯罷休又沖過去把拉架的人推開,繼續打。三個人的架變成了三家人的架,越越兇,把黑天都打成了白天。最后還好村里的干部來得及時把人都呵住了,來晚點怕過幾天村里又有幾天肉吃了。 德民死了,任憑他兄弟怎么鬧人也已經埋了。德民的墳在一塊荒了的地里,是用他兄弟的一塊好地換來的。道士說這里風水好,半山腰,山腳有個別人挖的池塘,旁邊有著小竹林。只可惜人是燒了再埋的,這成了德華心里面的一塊永遠的疤。 風水好不好不知道只有道士才知道,但墳頭長思茅草確實是個好兆頭。墳頭長思茅草,按這邊的說法,后人要發大財,長得越旺,后人越旺。但可笑的是德民是個孤人,沒有后人。 墳頭的思茅草是越長越旺,都快挨到天上的云了,思茅草隨著風一浪一浪的擺動。這像畫一樣的場景,只有那些來割草喂豬羊的人能看得到,還有就是德民的兄弟。德民有塊地在這山坡上,死了之后就由他兄弟種,他兄弟有時候干完活就來這邊樹蔭坐著抽口旱煙,碰到來割牛草的友剛,說上幾句閑話。 幾年后村子突然要被拆遷,好像是要建什么學校和城市新區,村里有些窮了幾輩子的人可終于算是翻了身。他們感謝政府,感謝前人積的德,但沒人注意到這墳頭旺盛的思茅草。德民是享受不到這些東西了,但財產還是在的,他的土房子和原本沒人要的荒地都變成了寶貝。不僅德民的妹要來,他妹的女婿要來,胡二八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要來。德民的土房子又熱鬧了起來,德民的親戚都聚在一起商量。七嘴八舌的商量,你一句我一句的,但說著說著商量就變了味兒,變成吵罵,最后還沒等那個酒鬼來就已經動手打起來了。土房子變成了斗獸場,該撕咬下來的都被撕咬下來了,該打碎的也都被打碎了,最后只剩的一個空蕩蕩的土房子。 最后還是法律管用,雖然誰也不服,但一張紙下來誰也沒句多話說。德民的價值算是被徹底用光了,后來也沒什么人再提起過他。拆遷隊來了,德民的土房子被推倒了,背后的山也被推平了,土房子被埋了和山一樣完全變成了土。德民的墳也遷走了,但上面再也沒長過思茅草,只有雜亂的一些野草隨意的生長著。 拆遷過后一切都變了樣,但德華還是時不時的來這邊看看,看著自己的房子、土地、還有那些沒來得及收割的莊稼都變成了土,變成了灰。那個喝了酒能打好幾個人的酒鬼在這空曠的土地上似乎變得更加瘦弱了,被飛起都塵埃裹住,成了個泥做的人,只剩一副骨架在那兒撐著。 那酒鬼不知又從哪里找來了一瓶酒,喝著酒,看著這些似山非山的山,似樹非樹的樹,似人非人的人。嘶吼一聲,熟悉的聲音又在這地方響起,回蕩在這片空曠土地,這也許是他在這個地方的絕唱了。因為這里將會是一條寬闊的馬路,似乎什么也沒發生過。 這個村子里好像從來沒有什么稀奇事,不過是一些人死了,一些人還活著。 +10我喜歡
不值一文的老奶奶〔德國〕布萊希特★ 我爺爺去世時,奶奶已七十二歲了。爺爺在巴登的一個小城里開一家小小印刷廠,專營石版印刷,死前和兩三個助手一起在廠里工作。奶奶操勞家務,不雇女傭,照管著荒涼破落的老屋,為大人和孩子們煮飯燒菜。她是一個瘦小的婦人,蜥蜴般的眼睛炯炯有神,但說起話來慢吞吞的。她含辛茹苦把五個孩子撫養成人——她本來養了七個。為了孩子們,她年復一年地消瘦下去。孩子中有兩個姑娘到美國去了,兩個兒子也離了家。只有最小的一個因為體弱多病,在小城里。他是印刷工人,已成了家,家里人口很多。因此爺爺去世時,老家只有她一個人。孩子們寫信來時,問起她今后打算怎樣生活。有的請她去住,做印刷工人的小兒子則希望帶著家人一起搬到她屋子里去。可是老奶奶一一拒絕了他們的建議,只希望每個孩子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稍稍捎些錢來。這家印刷廠早已過時,幾乎沒有什么生意,甚至負了債。孩子們來信說,她不能獨個兒住著。但她硬是不同意,他們只好屈服,每月寄給她一小筆款子。她想,反正做印刷工人的小兒子還住在這個小城里呢。印刷工人有時也寫信給哥哥和姐姐,向他們談談母親的情況。從他給我爹的信中以及奶奶安葬后兩年我爹一次訪問所獲悉的情況中,才使我對這兩年內發生的事有一個粗略的印象。看來,奶奶拒絕印刷工人搬到她那寬敞而現在卻是空蕩蕩的屋子里去住,一開始就使他十分失望。他和四個孩子住在三間房間里。奶奶跟他們的關系并不怎么密切,只是每星期日下午帶孩子們去喝咖啡,別的什么都談不上。她每季去看望她的兒子一二次,幫助兒媳做做家事。年輕的媳婦嘀咕了幾句,說住在印刷工人的屋子里實在太擠啦。印刷工人沉不住氣,在信里大發牢騷。有一次我爹寫信問他,奶奶現在干些什么,他的回答只是寥寥數語,說她常去看電影。咱個應當理解,看電影在當時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在她子女的心目中尤其如此。三十年前的電影同今天的不一樣。它總是在設備簡陋、通風不良的場所放映,往往在玩九柱戲的球道上演出,入場處前面貼著令人眼花繚亂的廣告,上面畫著兇殺和戀愛悲劇的慘相。到那邊去的只是少年,或者是一對對貪圖那邊光線黑暗的情侶。孤零零的一個老太婆去那兒,必然引人十分注目。去看這種電影,還有一方面要考慮。入場券肯定很便宜,但這種娛樂在等級上跟吃甜食相差無幾,這就等于“瞎花錢”,瞎花錢是不光彩的。還得說一句,我奶奶不但不經常跟本地她的那個兒子來往,而且也沒有任何熟人去看她或邀請她。她從來不赴小城的咖啡茶會,卻常常到一個補鞋匠的工場里去,工場坐落在一條聲名狼藉的小巷里,特別在下午,總有各式各樣不大正派的人閑坐著,其中有地位低微的女侍者和青年工匠。補鞋匠是個中年人,曾游歷世界各地,但結果一無所得。據說他也喝酒。跟這種人交往,對老奶奶來說無論如何是有失身份的。印刷工人在一封信中說,他曾同他母親談過這件事,但得到的卻是冷冷的回答。 “他看到些什么了?”這就是她的答復,談話就此中斷。和我奶奶商談她不愿意聽從的事,可不是那么簡單哪。在爺爺死后半年左右,印刷工人寫信給我爹說,他母親現在隔天就要在飯店里吃飯。這消息多么令人震驚!奶奶一生本來為一家十余口煮飯燒菜,吃的一直只是一些殘羹,如今卻上飯店吃喝起來了!她究竟怎么啦?不久我爹出差到家鄉附近一帶,于是去探望他的母親。他去看奶奶時,奶奶正想出去。她重新把帽子放下,給他斟一杯紅葡萄酒,并給他吃干面包片。她看去鎮定自若,既沒有特別興奮,也并非默不作聲。她問起我們大家的情況,當然沒有問得特別詳細;她主要想知道孩子們有沒有櫻桃吃。她還跟過去一模一樣。房間自然一塵不染,她看去也挺健康。她的新生活方面,只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她不想跟我爹一起到墓地去掃丈夫的墓。 “你一個人去吧,”她漫不經心地說,“他的墓在第十一排左面第三座。我還得去別的地方呢。” 印刷工人事后又說,她諒必是到補鞋匠那里去了。他大發牢騷。 “我和家里人蹲在這幾間小房里,只能干五小時的活,掙的錢又少,我的氣喘病又發作了。可大街里那間屋子卻空著不住人。” 我爹在旅館里租一間房間,等著邀奶奶去住,至少形式上表了一下態;但她置之不理。哪怕整屋子都是家里人,她還是提出一些反對的理由,說他不該和家人一起來住,把旅館房錢白白花費了。看來她要和家庭生活一刀兩斷,現在想走一條適合自己脾胃的新路。我爹的脾氣很好,既然看到奶奶十分愉快,就對我叔父說,一切聽老太太自便吧?可她究竟想干什么呢!根據下一步報導,她已訂了一輛“布雷克”,想在某一個星期四到什么地方去遠足。 “布雷克”是一種大型高輪馬車,坐得下整整一家人。過去有幾次,當我們做孫子孫女的去看爺爺時,爺爺曾租了這種“布雷克”馬車。當時奶奶一直待在家里。她不屑地把手一揮,拒絕一起去。乘了“布雷克”馬車后,她又去K城旅行。這是一個大城市,乘火車約兩小時才到。那邊正在賽馬,奶奶就是乘車去看馬的。印刷工人現在簡直驚惶失措了,他真想請一位醫師。我爹看信時搖著頭,但不主張請醫師。我奶奶不是獨個兒去K城的,有一個姑娘伴她同行。印刷工人信里說,姑娘是個傻里傻氣的人,是老奶奶隔天吃飯的那家飯店里的廚師助手。從這時起,這位“怪姑娘”就牽著奶奶的鼻子走。看來,奶奶把她當作寶貝似的寵著她。她帶奶奶去看電影,到那個補皮鞋的鋪子里去,那鞋匠還是社會民主黨人呢。傳說這兩個女人在廚房里一面玩牌,一面喝紅葡萄酒。 “現在她替那個'怪姑娘'買一頂帽子,上面還有玫瑰花,”印刷工人灰心絕望地說。 “而咱們的安娜連圣餐時穿的衣服都沒有!”叔父的信寫得歇斯底里氣十足,信里一個勁兒數落著我們親愛的奶奶,而且絲毫不肯讓步。別的情況,我是從爹那兒獲悉的。旅館老板向他眨巴著眼睛,悄悄說:“B太太像大伙兒說開的那樣,現在正在尋歡作樂呢。” 實際上,我奶奶在最后幾年,生活上一點也不寬裕。不上飯店時,她一般吃少許蛋制品,喝些咖啡,主要吃的是她喜愛的干面包片。為此,她破費買些便宜的紅葡萄酒,每餐總要喝上一小杯。她屋子收拾得很干凈——不僅僅收拾她所住的臥室和所用的廚房。但她瞞著兒孫偷偷在抵押。大家始終不知道她的錢究竟花到哪兒去了,看來她都給那個補鞋匠了。奶奶死后,他搬到另一個城里,據說在那兒開了一家規模很大的鞋店。嚴格地說,她一生前后經歷了兩個階段的生活。第一階段的生活是她做女兒、妻子和母親時代的;第二階段則純粹以B太太的面目出現。這時她孑然一身,不盡任何義務,經濟情況雖不十分好,但比較寬裕。第一階段的生活前后長達六十年,第二階段卻不到兩年。我爹后來得悉,她在最后半年對一般人干脆置之不理。夏天,她清晨三點鐘就起床,在小城空蕩蕩的街上漫步,因為她只有一個人。她有時去看望牧師,據大伙兒說,那位跟老太太作伴的牧師,竟也邀她一起去看電影!她一點也不孤獨。在補鞋匠那兒顯然有一群興高采烈的人們,他們在高談闊論。她在那兒經常帶著自己一瓶紅葡酒站著,只顧喝自己杯里的酒,而別人卻夸夸其談,對可敬的當局大肆攻擊。這瓶紅酒她是專留給自己的,有時也帶些烈性的酒給大伙兒喝。某一個秋日早晨,她突然在臥室里去世了。她不是死在床上,而是死在窗口的一把木椅里。她本來請那位“怪姑娘”在晚上看電影,因而死時姑娘在她身邊。她活到七十四歲。我看到過她的一張照片,掛在死時睡的那張床上。這照片是專為她兒孫們攝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張滿是皺紋的小小的臉,嘴唇狹而嘴巴闊。她的臉很小,但并不渺小。她長年累月奴仆般地勞動,只有短短幾年才飽享清福,終于油盡燈枯,了卻一生。 +10我喜歡
留言列表